<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365彩票官方正版下载_365bet体育开户网址_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政府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国有企业信息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员工罗斌、赵卫、梁涛和谢光明获中国中车总部“高铁工匠”荣誉称号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9-01 来源: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网站 作者: 字体[ ]

        近日,中国中车总部在北京授予58名员工“高铁工匠”荣誉称号。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罗斌、赵卫、梁涛和谢光明四人获得该荣誉。公司总经理傅成骏出席表彰大会。

        荣誉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艰辛!他们有哪些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

        罗斌:挑战“不可能”

        2016年,TH65125数控双工位卧式加工中心自主大修改造攻关是中车株机公司机电分公司成立以来承接的第一台数控设备自主大修改造项目,可借鉴的维修经验少之又少。

        考虑到技术难度大,中车株机公司准备交给机床生产厂家处理。听到这个消息,罗斌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家能做的,我们要能做;人家不能做的,我也要能做”。

        他翻阅大量电气、机械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认真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并将技术方案向领导汇报。经过技术联合评审,大家认为方案可行,并同意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罗斌负责。

        不服气、认真、负责是罗斌最大的特点。调试几遍下来,液压系统自动补压、保压一次都没有成功。同事们都有点泄气,罗斌心里也有点难受。但他没有退缩,继续认真查找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番比较分析,调试获得成功,性能完全超过原机床厂家原有功能指标。这次攻关成功,为中车株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罗斌将这个“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个项目获得了2016年中车株机公司群众性管理技术创新二等奖。

        赵卫:焊出的产品质量比欧洲标准还高

        十多年前,中车株机公司城轨产业首节地铁车体试制前,外国专家曾预言:“根据统计,一节新车体的试制成功,往往要以1至2个车体报废为代价,你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其言非虚,在车体试制总成作业时,果然遇到了问题。怎么办?赵卫临危受命。

        赵卫与工艺人员一起反复实验、分析。他们采用多项先进工艺,同时更换了材料,效果立竿见影。赵卫和同事确保了中车株机公司历史上首节铝合金地铁车体的试制取得圆满成功,并以周期短、无车体报废的骄人成绩,打破了外国公司专家的预言。外国专家盛赞:“赵卫焊出的产品质量,比欧洲标准还高!”

        马其顿项目是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其中,就有赵卫的功劳。以往车体焊接,大多数采用常规的焊接工艺和方法,但用在新型的动车组列车上,就无法适应。

        赵卫迎难而上,主持"通用型组焊工装改造",通过现场跟踪、原因分析、工艺验证和方案评审,经过多次攻关后,不仅减少了工装转换频次,提高了工效,也降低了吊装产生的安全隐患,更为中车株机公司每年节约了大量工装费用。

        梁涛: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和创新

        梁涛不仅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技工,而且是一位理论知识丰富的专家,多次成为中车株机公司技术外派骨干。2015年3月,他赴中车株机公司旗下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技术援助。

        在宁波期间,他先后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担任“车身合装QC活动小组”的副组长;完成“无轨电车底盘水平调节工装”“电缆下线工装”“12米无轨电车车辆转移拖车工装”等11项工装的设计,使车体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完成宁波中车城轨涂装车间地面改造方案设计,使其全部可以安全进出无轨电车,解决了生产瓶颈。

        2016年11月,梁涛赴南宁参与项目攻关。他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工装的三维建模、设计图及明细的输出,3天完成了工装的制造,以超过原生产节奏10倍以上的生产效率、零报废的质量圆满完成项目,得到了项目合作方的高度赞赏。

        谢光明:由我带队负责试验

        谢光明是机车交付前试验的一把刀。2013年,中国首批出口南非电力机车试制期间,面临着大批量机车投产、多车型并行生产的局面,生产压力巨大。

        “这批车可是南非市场的敲门砖啊,事关重大”。试验班班组会议上,谢光明主动说道:“第一台机车就由我带队负责试验吧。”

        在他的带领下,南非1号车试验进展顺利。在该车的下线剪彩仪式上,南非客人对项目快速履约、机车可靠的质量、项目团队的竭诚服务给予高度赞许。

        中车株机公司近年来交付的2000余台20多种新型机车,一次交验合格率创造历史新高,以谢光明为代表的工匠们功不可没。

        (记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