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彩票官方正版下载_365bet体育开户网址_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财政局2018年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深化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履行财政职能,全力践行服务“一极三区”宏伟目标,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财政运行情况平稳有序。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培财源,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43亿元,与上年同口径持平;税收比重为85.62%,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的税收比重为71.94%,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两个税比均为近四年来同期最高值。这份成绩单,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是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转型发展的阵痛中取得的,是在防范风险的挑战中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一是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下调增值税税率、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税总额达到5.8亿元,降费总额达到3.22亿元,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法”。二是财源建设全力推进。共安排资金1.7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安排资金2400万元兑现“人才20条”,出台“轻资产招商”、“房八条”等政策。实现房地产和建安行业税收入库3.71亿元,增长39%;实现企业所得税入库8.9亿元,同口径增长28%;实现个人所得税入库3.3亿元,同口径增长16%。三是征收管理靶向施策。财政部门与各协税单位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税平台,对入园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开展区内房地产、建安行业税收情况调查,全年实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盈利面达到60%以上,为全市最高;个体户征收面达10%以上,为历年最高。
(二)惠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着增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基本需求,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一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达到16.5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2.53%。教育支出3.63亿元,支持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安排义务教育经费3300万元,重点解决消除“大班额”问题;安排学校提质改造及建设资金8200万元;落实“教育六条”政策68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亿元,提升了惠民政策保障水平。安排66.7万元为全区50%以上重度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与疾病住院综合保险;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扩面提标66.7%;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提高40%、16%;安排社区经费2972万元,平均每个社区提高23.9万元;落实清水塘搬迁就业补助政策37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659万元,重点支持了公卫大楼建设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安排城乡居民医保区级补助和大病再次补偿资金1003万元,大病补偿惠及人次达410人;计生特困家庭的扶助金和慰问金分别提高到每年9600元、1000元。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环保督察“回头看”项目整改,安排绿心地区工业项目退出及修复资金5000余万元,实现绿心地区内52个工业项目全面关停、70家生猪养殖场全面退出;安排2315万元整治白石港、下河街等20个排污口。三是城乡治理稳步推进。城乡社区支出6.52亿元,在网格化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三)添活力,财税改革纵深推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财税改革,主动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一是重点特色改革走在前列。深化预决算公开,将村、社区、街道全部纳入公开范围,公开率达到100%,在全市财政决算工作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管控体系建设,出台《株洲循环集团公司重大事项管理办法》,对平台公司实行季度目标绩效考核。推进经营性资产集中统管,清理各类资产173.6亿元,移交106处资产到平台公司,确保了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在全市率先上线项目管理软件,建立了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解决了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分散化问题。二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专项资金深度整合,清理盘活各类财政资金2.76亿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等重大领域,建立资金结余管控机制,有效增强了财政资金供给能力。继续深化财税所派驻机构改革,形成实时监控、上下联动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三公”经费年度内实现“两连降”,节支率提高了28%。三是重点环节改革启动实施。启动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街道对社区各类资金的统筹调度。启动社区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基本实现社区及网格化人员经费财政全额保障。启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核算并行,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搭建了平台。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无纸化”管理,标志着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四)守底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向规范要管理,向管理要绩效,全面提升财政运行效率。一是债务风险得到管控。全面摸清债务底数,点对点制定10年期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停缓调撤”48个政府性项目,压减政府投资45亿元。通过增加预算投入、盘活政府资产、拓宽财源渠道、加快土地出让、促进平台转型、加强金融协商等多途径,有效缓解了债务压力,全区未发生一例债务风险事件。二是财政监督得到加强。成立区规范支出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四轮次全覆盖财务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维护了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对教育跨越、产业引导、美丽乡村等10个专项资金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金额8253万元,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三是管理基础得到夯实。推动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全范围评审,全年审减金额1.32亿元,审减率10.46%。编制《规范支出使用手册》,对会议费、差旅费、福利待遇等六个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切实增强了财务人员的规范意识和规矩意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是财政工作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防范风险、减税降费、转型阵痛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全区财税干部始终积极应对,自我加压,负重前行,财政工作走得“充实”而又“坚定”。尽管过程艰难,但收获颇多,这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鼎力相助。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19年可能是最有变数、最不平静、最不容易的一年,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淘汰落后产能,房地产政策调控持续,财政收入增长极为艰难;民生领域等刚性支出逐步攀升,债务还本付息包袱依然沉重,财政收支矛盾比较尖锐,等等。船到中流浪更急,我们更应保持清醒认识,强化问题导向,保持定力耐力,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做好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高绩效管理、高风险防范”的要求,坚持依法管财、规范用财,团结协力,锐意进取,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收入质量。牢固树立“经济决定财政”的理念,切实抓好财源建设,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双管齐下,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培植支柱财源,支持南方军民融合中心等七大创新平台发展,加快组建产业基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整合使用上级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力促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早谋划强协作,科学研判全区经济形势,及时分解落实收入目标,压实税务部门主体责任,同时调动街道办事处协税护税积极性,实施税源“网格化”管理,瞄准重点税源、深挖潜在税源、抓稳小散税源,堵塞税源漏洞。三是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四是巩固压减非税收入成果,继续落实省政府“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将非税收入压减目标逐步落实到位,杜绝虚增收入行为,做“真”做“实”财政收入。
(二)增进民生福祉,倾力打造幸福石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支持“民生100”工程,保障民生事业发展需要。一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集中财力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二是全面落实好区委全会八个方面的实事,围绕清水塘搬迁企业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两大群体,聚焦就医、就学、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三是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社区”、三供一业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打造宜居环境。四是探索研究民生支出标准,开展民生支出事前评估认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借助投资基金、风险补偿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金盆岭公园、雪峰岭公园及学校建设。
(三)深化财政改革,全力提升管理水平。聚焦当前财政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打破惯性思维和习惯路径,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一是制定更加严格的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对长期结余资金较多、使用效率低下、政策效果不明显的项目及时调整;同时,打破项目支出从上至下的思维定势,采用财政和预算单位联合制定计划的审批模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对部分预算单位实施会计代理记账制,在单位管理责权不变的前提下,会计人员由财政局进行统管统派,统一考核,提高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三是优化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在保障基本支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实施差别化的财政扶持政策,强化街道协税护税职能,充分调动街道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四是对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行为。五是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理念,对财政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支出实施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问效。
(四)防范债务风险,努力实现平稳运行。按照“堵后门”更严、“开前门”更大的要求,把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平衡,在守住债务风险底线的同时,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一是坚决守住“3个10%”的底线,即一般债务付息小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专项债务付息小于政府基金支出的10%、政府购买及PPP等中长期支出小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对于没有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开工。二是严格按照政策允许范围,对部分存量债务实行“借新还旧”,采取市场化手段合法合规处置到期债务,协调金融机构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债务续贷、展期谈判来减轻短期偿债压力,确保按照偿还计划完成2019年债务化解目标。三是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契机,积极争取更多专项债券资金,有效应对政府债务风险。四是通过资本注入、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提高其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和参与公益性项目的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的一年,我们一定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积极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成“一极三区”,谱写石峰发展新篇章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