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65彩票官方正版下载_365bet体育开户网址_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政府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子站 > 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22-01-31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村治理稳步向前,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起点。一是防返贫动态监测到位。重点围绕脱贫质量、防返贫动态监测,对9户边缘户21人,核查有无新致贫的风险,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消除系统风险总数152条,未出现返贫现象。二是驻村帮扶推进有力。坚持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的“双驱动”服务模式,各村派驻年轻干部驻村帮扶,最终实现“1+1大于2”的振兴乡村和培养干部的双重组织意图。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有信仰,干事创业有劲头,服务群众有情怀,动真碰硬敢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三是对外帮扶持续跟进。完成对口泸溪帮扶工作,拨付扶持资金80万元,联合总工会启动消费扶贫工作。
(二)聚焦农村发展基础,形成农业生产新局面。一是粮食生产牢守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治理耕地抛荒面积0.04万亩。对优先保护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耕地和抛荒耕地进行分类治理,严格管控区0.63万亩基本退出水稻种植,改种旱粮。完成粮食生产任务0.2万亩(其中,旱粮0.1万亩,一季中稻种植任务0.1万亩)。铺开秋冬种生产,播种油菜面积0.1万亩。二是畜禽养殖态势平稳。全年免疫生猪0.28万头,羊0.04万只,禽类7万羽,畜禽群体常年免疫密度达到90%,春秋季集中免疫期间应免疫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区覆盖。生猪存栏0.28万头,出栏0.38万头,羊存栏0.04万头,出栏0.03万头,家禽存笼7万羽,出笼13万羽,禽蛋产品155吨。三是农机管理更加规范。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机耕道建设完成5.2公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1.5%。开展农机上户、换发证业务,上户2台,发证17本、车牌2副,组织拖拉机集中年检,年检农用车辆14台,满足了群众办事易办、快办、好办的需求。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整治行动,组织检查37次,联合交警执法检查27次,变型拖拉机牌证注销比例达到96.2%。
(三)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攻克乡村环境新难题。
1、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协同区公安分局及辖区派出所、街道对我区沿线河段进行不定期巡河,组织开展联合执法15余次,共出动人员237人次,发现违规钓鱼事件323起,收缴违规钓具10余根。协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渔具店、农贸市场及饭店进行了地毯式巡查,累计出动人员142人次,张贴宣传海报200余张,收缴违规地笼10余件。二是严厉打击非法捕鱼。共查处非法电鱼、捕鱼案件8件,涉案人员10人,责令其前往株洲港桥洞口附近水域增殖放流1.5万余尾鱼苗,为电鱼造成的渔业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修复。三是完善保护设施。在湘江流域安装6块禁捕宣传牌,在白石港彩虹桥至电厂温排口的一级水源保护区河段架设3公里防护格栏,张贴告示,有效减少了人为活动影响。
2、聚力河湖治理升级战。将新民路口主排渠、荷叶塘干渠、人民北路至白石港等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统一纳入河长巡河管护范围,设立责任牌、组建16人管水护河队伍,建立分段责任管护机制,确保黑臭水体不返黑返臭。完善“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在2018年成立河长检察联络室基础上,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河长办协调督导职能。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我区沿线河段进行不定期巡河,增加保护设施,有效减少了人为活动影响。建设全覆盖可视化智慧河湖监控系统,数字化的监控,弥补了人力的不足,并网接入网格中心,实现河湖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提升河长制宣传效果,今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刊载信息11篇,其中《湖南石峰:“三网”“三精”防护 大江小河更美》《湖南石峰:守好“绿心” 村民吃上“生态饭”》上线学习强国,河长制工作正面影响力不断扩大。
3、打好农村基础设施优化战。实施人大票决项目长白路(微波站段)道路拓宽改造,道路拓宽至6米,配套完善排水设施,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在大冲村完成2个农村饮用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已投入使用,惠及7个村民小组、约1200人。建成新桥、勇平2个供销惠民综合服务,满足周边群众日常所需。科学合理谋划水库除险加固,完成红旗、龙塘2个水库抗旱提升项目,实施长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水塘片区湘江沿线高排、低排、下穿箱涵已经完成建设。
(四)大力支持特色培育,开启强村富民新篇章。依托长株潭核心及城郊地理优势,发展近郊休闲农业旅游业,加快各村特色培育,努力开创乡村产业兴旺新局面。长石村湘莲基地面积扩充到500亩,打造菊花种植基地30亩,达到环境提升、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九塘村与启享生态农庄合作,流转30亩土地推动种植业,发展精品民宿,构建田园综合体。大冲村搭建村级服务平台对本村特色小吃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创建“大冲里”品牌系列农产品。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农家厨房5家,完成了“九郎福柚”商标注册。九郎山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方式流转土地150亩,发展种植业、餐饮服务,培育市级农民合作社(湖南绿溪谷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家庭农场(山那边家庭农场),实现集体增收。茅太新村发展农家乐5家,流转230亩土地发展水稻+油菜种植,知青小院生态餐厅成为特色网红打卡点,2021年,茅太新村集体实现分红收入30万元。九塘村、九郎山村、白马村获评“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社”,长石村、九郎山村获评“市级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村”。
(五)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9个村有偿上户收集清运垃圾常态化,形成农村保洁清运长效机制。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完成农村改厕400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坟墓退硬生态修复全面铺开,共计退硬坟墓2045座,推动丧葬从简,形成了一个平方、一块躺碑、一束鲜花“三个一”的殡葬改革模式。二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完成森林抚育,绿心之峰生态治理类、生态服务类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绿心区域整体生态品质,巩固森林防火工作。启动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态绿心区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大冲村核心区域整体房屋风貌改造42户,完善农民公园建设,对14户民居进行整体风貌改造。茅太新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冲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长石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
此外,同步做好防疫、防汛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年免疫生猪0.28万头,羊0.04万只,禽类7万羽,畜禽群体常年免疫密度达到90%,春秋季集中免疫期间应免疫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区覆盖。二是扎实开展防汛度汛工作。加大防汛隐患督查力度,完成湘江全线砍树清杂,组织2轮设施运行维养专项检查,对涵管、溢洪道、坝体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检查,组织库管员对7座小二型水库开展了5次砍树清杂、溢洪道养护工作。汛期,区、街道、村三级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坐班制。组织2021年365彩票官方正版下载_365bet体育开户网址_office365人工客服电话水害灾害防御工作理论培训及现场演练,提高全区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改革激发内生动能。当前,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需逐步破解发展瓶颈。一是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让沉睡资源醒过来。依托市农村资产交易平台体系,有效促进闲置资源流动。探索生态资源资产变现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鼓励发展康养产业;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提升闲置房屋利用率,在盘活旧厂房、旧学校、旧村部等闲置住宅资源资产上做文章,发挥村级经济造血功能,造福于民;强化耕地安全利用,落实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大豆、油菜、艾草、菊花等农作物种植,全面治理抛荒。二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村民动起来。先期培育致富带头人,参与集体经济经营,创造更多成功的案例,让小部分人富起来,再秉承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的理念,让广大村民看到发展的曙光。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逐步打破其传统的农耕思想禁锢,慢慢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潮中来,通过3至5年实现大范围村民收益快速增长的目标。三是借助外力争资引项,让经营模式活起来。围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发展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探索“生产+休闲+服务”的绿色企业发展之路,综合“采摘+游玩+研学+食宿”多种功能,形成丰富活跃的各类经济综合体,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将现有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培育致富主导产业。产业兴、乡村兴,培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一是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号召各村向我区国家级文明示范村--大冲村,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茅太新村学习,交流经验,互帮互助,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农村干事氛围。二是发挥品牌效应。围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依托九郎山片区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发掘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以“九郎福柚”“大冲里”“四季花海”“巾帼秋瑾”为特色的大冲村红色文旅休闲产业;积极培育以“桃花谷”“竹海民宿”等富有诗意色彩的九塘村田园综合体;综合发展以“知青小院”“农民公园”为网红特色的茅太新村近郊亲子游,通过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点,破冰集体经济发展困局。三是释放政策红利。加大“九郎福柚”“大冲里”“竹海民宿”“知青文化小院”等农产品、农家乐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在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政府定点采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奖代补,孵化“小而精”的品质农业产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三)强化日常管理工作。一是长管长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把垃圾分类重点放在厨余垃圾的源头消纳减量和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上,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运输处理量。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改水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积极引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倡导不私搭乱建、不乱倒垃圾、做好自家卫生,推进移风易俗,革除生活陋习,从思想上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履职尽责提升河长制服务水平。加大河长培训力度,强化节水、水安全、水资源普法宣传,提升服务水平、工作效率。通过河长+检察长常态化巡河,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推动部门联动,进一步强化湘江沿线、水库、山塘的日常巡查管理。做好田心干渠美丽河湖申报创建工作,依托网格化管理、智慧河湖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精准管护能力,建立河湖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反馈、精准解决的标准体系。三是积极争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通过向上级争资,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治理农村水系,消除农田灌溉死角,提升蓄洪、排涝水平。加强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完成机耕道建设任务,提升农机作业水平。推动农村道路双车道建设,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供销惠民综合服务中心,满足周边群众日常所需。